幼兒常規觀察記錄與分析報告主要是記錄實習機構的常規運作和日常活動的安排。今次實習機構的名稱是佛教傅康幼稚園,我觀察的班是K1C,班上共有二十三位幼兒,其中有十八名是全日班另外的五名是半日班,班中有兩位老師。我會利用六點來描述學校的安排。
第一點是入園及離園安排,幼兒進入課室前需要在門外更換鞋子和洗手。當幼兒進入課室後需要交功課在自己組桌子上的籃子內。有一些幼兒會較早回到學校,老師會跟他們談天,他們亦可以到課室內不同區去玩耍。幼兒在離院前會在課室等候廣播系统叫名字才由老師帶領到門外找家長接送。在等候家長時,老師會在課室播放影片。有些家長可能會遲來,幼兒可在大堂內看電視等候家長。幼兒回的時間是由八時四十五分至九時,離園時間是由四時半開始而半日班則是十二時。
第二點是排洗安排,因為是K1班所以有較多的排洗時間,在早會/午膳後和午睡前後都會有。當進行排洗前,老師會叫幼兒先在課室內排隊,在課室內分別在地上貼了紅和藍色的粗線,紅色是代表女孩子而藍色是代表男孩子。老師會讓較乖的一組進行排洗先,男女是共用洗手間。當完成排洗後幼兒要在外面排隊再走回課室。當幼兒在其它時間需要排洗時先要舉手告訴給老師,然後由其中一位老師或「姐姐」帶領。
第三點是茶點/午膳安排,全日班會有兩次的茶點時間分別是十一時十五分和三時正而午膳的時間是十二時十五分至十二時四十分。幼兒需要自己拿出餐具、杯子和毛巾。在吃茶點前幼兒要自己拿食物而午膳則是由老師分配的。幼兒需要向每一位老師說「X老師請用茶點」而老師也要回應「各位同學請用茶點」才可進食,這可以教授幼兒基本的禮貌。
第四點是午睡安排,午睡的時間是由一時至三時正。在午睡前後都有排洗時間,幼兒需要涮口和洗臉。幼兒亦要自己整理床鋪,而課室內也貼有全日班床鋪位置的圖。當有幼兒睡不着的時候,老師會哄他們睡覺。當所有幼兒睡着後,老師會進行班務性的工作如:貼手冊、簽通告等。幼兒睡醒後要自己收拾床鋪,這可以增加幼兒的自理能力。
第五點是自選活動時段,進行分組活動的時間是九時五十五分至十時五十五分。在課室內分了三張桌子,當天的活動有做功課、搓麵粉和穿動動板。每個活動也規定了人數但每位幼兒也要完成所有。當幼兒完成所有活動後,就可以到不同區去玩耍如:玩具區、模擬區、美工區、圖書區等,在每個區也會有限額人數的數字貼在牆上。另外如幼兒要在模擬區玩,需要掛上頸繩,當其它幼兒看到沒有頸繩就明白到要等待。當天的功課是畫線條和填顏色,老師先會試範一次給每位幼兒看。搓麵粉是做麵包或蛋糕的形狀,還有一些不同顏色的發泡膠粒作裝飾。老師會重複多次這些麵粉是不可吃的,這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因為膠粒有限,老師規定每人只可拿三粒,教導幼兒分享。
最後我覺得有一些常規技巧是值得我學習的。首先,在幼兒回答或問問題前需要他們舉手,這可以减少混亂的情況因為太多人在同一時間說話老師根本不能聽清楚。另外在排洗前會在課室內排隊,可以令幼兒有潔序地去洗手間。還有當有幼兒哭的時候,老師會叫他坐在一旁冷靜先再跟他說話。我相信我能學到更多不同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