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第一階段實習整體反思


1. 專業質素反思 : 這短短實習的幾個月,我認識了十八名是全日班另外的五名是半日班十可愛的小朋友。我教授的班級是K1,起初我認為K1的幼兒是很不喜歡跟陌生人接觸和談天,很多時也需要老師的幫忙。但是我第一天到實習機構時,看見他們懂得自己在門外更換鞋子和洗手,懂得自己交功課。他們亦會很遵守規例的如:在排洗前會分成男女排隊。在第一次接觸過後,我對K1的幼兒有了不同的感受。在這實習期間,我明白到作為一位老師不是擔任協助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幼兒有良好的態度如:有別人幫了後要說謝謝,不論是老師、姐姐甚至同學也需要。在吃茶點前,幼兒需要自己拿出餐具、杯子和毛巾,幼兒需要向每一位老師說「X老師請用茶點」而老師也要回應「各位同學請用茶點」才可進食,這可以教授幼兒基本的禮貌。我覺得教授智識固然重要,但是做人的態度更為重要。幼我覺得有一些常規技巧是值得我學習的。首先,在幼兒回答或問問題前需要他們舉手,這可以减少混亂的情況因為太多人在同一時間說話老師根本不能聽清楚。另外在排洗前會在課室內排隊,可以令幼兒有潔序地去洗手間。


2. 教學反思 :      第一階段實習中,第一次帶領的活動就是故事。起初感十分緊張,
                                但後來就慢慢的放鬆。起初訂立的教學目標有些困難因為不太清楚幼兒的
                                能力。另外以從幼兒的反應,檢視教學活動設計的適切性原來可以從時間
                                、內容步驟中看到。另外,提問技巧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是用來令幼兒有
                                 思考的時間,可以多問些開放性問題如:有沒有幫助別人的經歷?幼兒可以
                                 聆聽多些別人的經歷。
                                   
                          


3. 改善地方 :       我希望我能在說故事的時候可以再誇張一點,令幼兒更清楚角
色的分別。我亦希望我可以訂立到合適的學習目標給幼兒,因為完成了第一階段實習更了解幼兒的能力。在課室管理方面,我會嘗試利用手偶來提醒幼兒,這可以增加趣味性。在反思部份中的幼兒的反應,檢視教學活動設計的適切性,可以從如:時間、內容步驟分點形式來寫。在改善建議中,不要常常只寫教具的部份,可以從活動步驟中看看有甚麼改善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